网络配资优惠 海湾战争:美军给全世界上一课_伊拉克军队_美国_轰炸
在三十年前的中东地区,美国为恢复科威特主权,彻底将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境内驱逐网络配资优惠,发起了一场战争:史称海湾战争。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军仅用42天,就给予了伊军以"毁灭性打击"。伊军坚持的时间与二战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坚持的时间基本一致。
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动用的各种"现代化武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尤其是考虑到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便能歼敌数万,可以说是举世震惊。
美军
虽然海湾战争的起始时间被界定为1990年8月,但美军真正"开始动手"是在1991年的1月份。
在此之前,联合国和美国已经多次向伊拉克提出抗议,而伊拉克之所以敢对外界的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是因为他有着在当时看来十分强劲的军事实力:号称百万人的正规军、四十八万人的预备役,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
展开剩余89%陆军大量装备的苏式T72和69式坦克的性能优于我军当时的59式主战坦克,这样的地面火力和机械化水平放眼全世界也算是"高水平"。
伊拉克空军拥有包括米格29、米格25、米格23等二代和三代作战飞机770架。防空部队拥有防空导弹1000多部,高射炮10000门,高射机枪数万挺,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 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
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射炮构成的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因此,伊拉克可以说具备了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并且,伊军此前又经过了8年两伊战争的锤炼,实战经验相当丰富。
除了厚实的家底外,让萨达姆有胆量敢跟美国开战的原因还有美国的"失败经历":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曾让美国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而且,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后,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必然高涨,国内的舆论将会成为美军"有力的绊脚石"。
入侵科威特
于是,胆大妄为的萨达姆于1990年8月2日,悍然入侵科威特,仅过了十七个小时,科威特首都便彻底沦陷。完成对科威特的占领后,萨达姆直接对外宣称"科威特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1990年8月到1991年1月9日,联合国、美国以及多个阿拉伯国家纷纷向伊拉克提出抗议或进行交涉,但都没能促使伊拉克撤军,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1991年1月12日,美国国会授权军队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后不久,盟国的其它国家也授权它们的军队;
1月16日,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在外界看来,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伊军很难在短时间内被美军"摧毁",即使不是一场"持久战",至少也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僵持"。但美军却把仗硬生生打成了"碾压局"。
因为没有人能想到,当时的美军的军事科技和作战理念已经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远远甩在了身后。
在战争开始前,美军的"沙漠盾牌行动"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使海湾地区的美军总兵力达到24.5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7万人,800辆坦克;空军部队3万人,各型飞机444架;海军部队4万人,各型舰船85艘,舰载机553架。
F-117
首先展开的"空中战场",成为了美军新式战斗机F-117大显身手的舞台:这种具备"隐形"功能的空战利器在当时看来简直是满满的"科幻感",如同从电影中走出来一般。其怪异的造型让它看起来很不现实。
配备了激光制导炸弹F-117轰炸精度极高,几乎精确到了:一颗炸弹能把一个工事炸出大洞,第二颗炸弹能从洞口钻进去,消灭掉里面所有的人员和设备。更关键的是,伊军的雷达根本"看"不见它!只能对着黑漆漆的天空乱打一气。
除了F-117这种"超现实"武器外, 美军的F-15、F-16战斗机,A-10攻击机,F-111战斗轰炸机,海军的舰载机F/A-18、A-6、A-7, 陆军航空兵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等等,其先进程度在当时也都足以傲视全球。而伊军中能与F-15/F-16抗衡的也仅仅是苏式的米格29和法国的"幻影"。
空战期间,美军加油机每天出动300架次,昼夜不停地给军机加油。
B-52轰炸机
在对伊军的轰炸中,全世界还第一次见识到了B-52轰炸机的威力。除了有着恐怖的载弹量,B-52还是当时唯一能发射巡航导弹的轰炸机机型。这就让美军拥有了军舰和B-52两种"远程武器",伊军对此毫无办法。
与此同时,波斯湾和红海的美军军舰也没闲着,他们发射了122枚"战斧"巡航导弹,以超过800公里的时速超低空飞行,成功躲避了伊军的雷达,并飞行一两个小时后准确击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
在海空一体的碾压下,"最能打"的米格29根本没有升空的机会。所有的军用机场和地面设施都被摧毁殆尽,强行起飞的伊军战斗机到了天上,也只有"逃跑"和"被击落"两个选择。制空权彻底被美军掌控。
当空中阻碍消失后,美军更是对伊军采取了"地毯式"轰炸。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轰炸经验的国度,美国曾给世人留下过"东京大轰炸"的深刻印象,当时策划轰炸的空军少将李梅更是荣获"烧烤大师"称号。当然,适合日本的"烹饪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伊拉克。
美军轰炸伊拉克
对伊轰炸的主要目标依然是摧毁伊军的公路、桥梁、工厂、发电站等一切地面设施,彻底打垮伊军的指挥系统。超高效率的轰炸让伊军遭到了"平均1天损失一个装甲营"的损失。在被动挨打了三十八天后,萨达姆盼望已久的地面作战终于开始了。
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伊拉克陆军一直以来都想靠地面部队"硬碰硬"来消耗美军,同时弥补在其他方面双方武器上的代差。可令伊军没有想到的是,美军的M1A1M主战坦克依旧碾压了苏式T-72。
而从作战理念来说,伊军也远落后于美军,萨达姆对装甲部队的认知和应用依然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机械化兵团作战"。
M1A1
当双方摆开阵势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外界都以为这将是苏德战场上"库尔斯克战役"的翻版,可现实往往是骨感的,在具备"夜视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M1A1面前,伊军的T-72只能向瞎子一样,盲射一通。
射程和威力同样占优的M1A1总能先发制人,而T-72永远都在被动挨打。而丧失了空军掩护的伊军坦克要面对的其实是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打击。
就这样,萨达姆引以为傲的地面部队在坚持了100个小时后,撤出了科威特境内。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令人瞠目结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和夜视仪器轮番上阵,"精准高效"可以说是美军此次作战的最大特点。美国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战争的胜利,除了武器本身外,就是其"信息化程度"远超伊拉克。
为了能够获取近实时的战场动态,美军在海湾这一块小小的区域动用了几乎所有电子、光学侦查手段。从太空的光学、电磁卫星,到高空上的U-2侦察机,到E-3"望楼"空中预警机再到低空的MH-53"低空铺路者"。
同时,为了完善前方的信息指挥系统,美军甚至不惜调用了当时还处在研发阶段的两架E-8A"联合星"指挥机。而且,在开战前几日,美军便获取到了伊军各个频道的雷达和无线电信号特征。
在战争期间,只要伊军一打开雷达,便会被美军锁定进而摧毁。在开战后,空军更是专门执行了"对敌防空火力压制"作战:美军先是以无人机诱导伊军雷达阵地工作。
在伊军雷达开机之后,美军作战飞机的雷达上,便会出现地面雷达信号,因此只要立马发射反辐射导弹,它便会自动循着信号飞向就近的雷达天线,进而摧毁目标。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夜战"的优势,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上都装备了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性能,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正是由于我们看到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展现出的恐怖的军事科技实力,直接导致我国的国防建设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转变为"暴兵式发展"。
而现在,最能证明我国军事力量强大的无疑是近年来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尤其是美国每年必出的《中国军力报告》,充满了对中国在军事行动方面的无端指责和错误估计。
只有你强大了网络配资优惠,才会有威胁。虽然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以和为贵",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
发布于:天津市